创业公司常见的税务小失误-济邦邦财税— 为创业者提供“星”级服务!

首页> 济邦邦知库> 创业公司常见的税务小失误

创业公司常见的税务小失误

来源:未知来源 时间:2018-05-11 00:00:00浏览次数:3498次

在对创业公司报税过程中,常常有些小问题,却反映了企业涉税处理时对政策细节不了解的事实,有些则暴露出了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“粗心大意”。现在,我们说说那些容易被检查出的“小问题”,提醒企业在日常涉税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。

固定资产增值税

某公司2017年10月处置一批固定资产,包括汽车、办公电子设备等,固定资产原值2682067.01元,累计已提折旧2201714.41元,处置收入64700.50元,此笔业务未申报缴纳增值税。

问题:这批处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否需要申报增值税?

答案:要。处置固定资产要缴增值税,并不是特殊的事项,但许多营改增企业,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增值税,所以此类问题容易被忽视。


未按规定列支相关支出

某企业于2014年-2016年度为助理级以上职工和优秀员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,金额分别为1826425.38元、1844645.25元和1931845.34 元。

问题:这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!?

答案:企业太粗心。很明显,该企业在2014年-2016年度没有为所有员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,因此,要调增2014年-2016年度相关应纳税所得额。许多税收法规,都对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限定,企业学习法规时,要仔细把握其中的细节和关键性词语,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。

常见的未确认收入

[代扣代缴手续费]

某公司2016年9月取得地税机关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464070.48元,该公司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挂账,未计入收入总额。

问题:返还的手续费也是收入?!

答案:算。这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问题,这些小的细节往往存在涉税风险。企业不能忽视。

[确实无法偿付的款项]

2015年,某企业撤销了在新疆投资的某下属D公司,企业在履行注销程序过程中,D公司的自然人股东自愿无偿放弃D公司的股权。于是,该企业将D公司撤销后应归属于自然人股东的210000元计入“其他应付款”科目。

问题:这210000元也是收入?

答案:是。该企业因D公司自然人股东无偿放弃所属股权,所形成的应付款项属于该企业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,应作纳税调增处理。

直接捐赠支出

某公司在2015年-2016年期间,发生直接捐赠支出581305.95元,计入“管理费用”科目和“销售费用”科目, 其中:2015年列支150488.02元,2016年列支430817.93元,均未作纳税调整。

问题:怎样的捐赠行为,才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?

答案:只有通过公益型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,才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。以直接捐赠形式的支出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。

无形资产如何处理

某单位2015年3月委托B公司开发安装一体化平台的ERP软件系统,截至2016年12月31日,项目共支出6650000元,但该项支出中包括的借款费用,未作资本化账务处理。

问题:开发的无形资产也要作资本化处理?

答案:要。近年来,许多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,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也逐渐增多,开发无形资产的支出应该进行资本化处理还是费用化处理,是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点。

存货盘亏损失

某单位将盘亏的存货直接计入“主营业务成本”科目,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,未就此损失按规定程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,与实际售出商品的成本一并通过“主营业务成本”科目直接在税前扣除。其中,2015年涉及盘亏金额9191988.74元,2016年涉及盘亏金额4980364.06元在所得税前扣除。

问题:未经申报的损失,能否在税前扣除?

答案:不可以。对于资产损失业务,企业所得税相关文件对可以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类别、适用条件、申报程序和需要的各种证明材料都作出了严格规定,企业执行法规规定时,逐条对照执行,尤其不要在程序上有失误,造成不必要的涉税风险。

结转成本时用错会计科目

某公司2016年7月某凭证记载“借:主营业务成本4002090.72元,贷:库存商品116309.54 元,贷:应付账款3885781.18元”。经核实,此笔账务处理是公司结转销售容器板的成本,金额共计4002090.72元,其中116309.54元结转至“库存商品”科目,另有3885781.18元结转到“应付账款”科目。

问题:人为粗心还是故意为之?

答案:企业称此笔业务因财务人员操作失误,结转成本时误将3885781.18元结转到“应付账款”科目。但税务检查人员根据相关规定,认定该公司应调增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。正确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是保证税款计算申报准确的基础,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,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或有关会计制度要求执行,尤其不要在涉及损益类科目的业务上犯错误,引起不必要的涉税风险。

从以上法例可以看出,许多税收法规,都对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限定,企业财务人员在学习法规时,要仔细把握其中的细节和关键性词语,协助企业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�

相关资讯